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深情的诵读声回荡在兰考焦裕禄同志亲手栽种的焦桐树下。近日,由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组建的“‘追忆焦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怀揣着对英模的无限追思与敬仰,踏上兰考这片红色热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踏访红色热土,深耕党建融合”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项目,此次活动旨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党建+专业”融合的创新路径,引导青年党员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汲取精神伟力,在专业思考中践行初心使命。

IMG_256

图1 焦裕禄纪念馆前团队成员合影

回溯历史:在岁月印记中感悟精神伟力

踏入庄严肃穆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们凝神驻足:展柜中褪色的旧被褥,细密针脚无声诉说着“艰苦朴素”;讲解员口中“雪天送粮”的故事,仿佛勾勒出顶风冒雪的蹒跚背影;“唐滩少年”故居的简陋陈设,则清晰刻画出“好男儿要有担当”的成长印记。每一件旧物,每一幅影像,都是叩问初心的无声之问。

IMG_256

图2 聚焦焦裕禄同志生前使用的旧被褥展柜

IMG_256

图3 成员们专注参观纪念馆展陈

观影室内,老党员口述的影像让焦裕禄形象愈发立体:风雪中走访的脚印、油灯下治沙的蓝图、病榻上紧握的地图……“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透过质朴方言直抵人心。荧幕熄灭,心潮难平。那将“人民”二字刻进骨血、化为生命全部重量的纯粹与执着,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这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抽象的信仰变得具体而滚烫,更在他们心中矗立起一座永恒的精神坐标——为民奉献,方显共产党人本色。

IMG_256

图4 观看老党员口述焦裕禄事迹的影像资料

庄严宣誓:在党旗映照下筑牢信仰根基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广场,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肃立。领誓人高举右拳,带领全体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响彻广场的铮铮誓言,是对入党初心——“为什么入党”的深刻叩问,更是对肩负使命——“为党做什么”的庄严承诺与宣示。这神圣的仪式,让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党员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时刻警醒着他们铭记初心、勇担重任;也让入党积极分子们,在党旗的映照和党员们坚毅神情的感召下,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崇高力量与千钧重量,更加坚定了向组织靠拢、将誓言践行的决心。这场重温誓词的活动,是一次信仰根基的再夯实,一次党性修养的再锤炼。

IMG_256

图5 纪念广场上庄严宣誓

焦桐寄思:在绿色传承中践行专业使命

最后一站,来到了焦裕禄同志亲手栽植的焦桐树下。历经数十年风霜,这棵参天大树早已枝繁叶茂,其伟岸的身姿不仅是兰考大地的绿色丰碑,更是这片土地上不屈奋斗的精神图腾。实践队成员们肃然围聚,手捧《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齐声诵读:“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深情的吟诵在林间回荡,交织着对先辈的无尽追思与对“时代传承”的深切叩问。

“党建+专业”的创新火花在此迸发,生物学科的学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起专业的“显微镜”与“解剖刀”:从植物生态学角度分析焦桐的耐旱特性、固沙机理,探讨兰考治沙实践中“以树治沙”的科学逻辑;更提出“开发焦桐红色科普课程”“设计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等构想——用“生命科学”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让焦裕禄精神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实践队成员李爽兴奋地说说:“原来我们的专业知识,能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新载体啊!”

IMG_256

图6 焦桐树下,众人齐声诵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IMG_256

图7 成员们瞻仰焦裕禄同志亲手栽种的焦桐,举院旗留影

桐影婆娑,誓言铿锵。此次兰考之行,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与专业启迪。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历史回响中,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里,在焦桐树下的深情诵读间,青年学子们触摸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最滚烫的脉搏。他们以专业视角解读“焦桐”背后的生态智慧,用“党建+生命科学”的创新思维探索红色精神传承的新路径,让信仰的种子在红色沃土中汲取养分,在专业实践中萌发新芽。此次沉浸式的红色旅程,已然将崇高的理想与肩头的责任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心中。未来,他们将怀揣这份源自兰考的信念与担当,以生命科学为笔,在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广阔天地里,续写新时代的“焦桐”故事,让不朽的精神在青春实践中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大道

邮编:475004

总机号码:0371-23887799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