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新时代的实践哲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一体化设计将人才培养落在教育实践上。穿越山野的实践,每一步都是自然的回声。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声声蝉鸣绿意翻涌。7月9日,为期八天的动植物野外实习圆满结束,为师生留下了一串串青春的足迹和满载而归的宝贵经验!
7月2日,200余名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专业师生的野外实习队伍踏上征程,前往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伏牛山区开展野外综合实习。实习地位于西峡县北部太平镇桦树盘,归属于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石庵管理局,位于伏牛山脉的东南段,层峦叠嶂、气候湿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本次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野外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两部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锻炼和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科创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自然生息,履践致远
抵达驻地后,在实习队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实习队开展了生物标本采集、鉴定和制作、生态监测调查,并结合实习开展了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副院长赵海鹏在动员会上引用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到一句话“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激励同学们是正值青春、朝气蓬勃的青年,除了专业知识的提升还希望通过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你们逆流而上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力和拼搏的勇气,把“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河大精神洒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此次野外实习深入大自然,同学们在徒步中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与学习,实践中成长,知行中成才。在一次次的上山过程中更深切的体悟到了自然的奥妙:水黾依靠腿上覆盖着数千根微小的刚毛成为水上轻工大师;弓足梢蛛通过色素分泌模仿花的形状……更深刻的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理,了解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生物与生物的相互适应。
山川为伴,收获满盈
踏过山路,淌过溪水,朝出夕归,努力拼搏。实习期间阴雨连绵,但未曾减退生科人对真实自然的探索热情,一次次发现目标时的呐喊与惊喜,一次次上山时的坚持与扶持,一个个制作标本时的身影,无不彰显着我院师生不怕困苦的优秀品质。师生们穿梭于山川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笨拙到娴熟,每一只蝴蝶、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化作珍贵的标本,见证他们对自然奥秘的无限探索与热爱。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同学们认真听讲记笔记,教学相长,情谊悠长。生科师生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在野外实习中,经历了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日均徒步一万五千步山路,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不退缩、不畏惧,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面对困难,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智慧碰撞,成果共鉴
实习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智慧与知识的交流。在一系列的小组展示中,同学们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着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从植物分类的细微差别到昆虫生态习性的深刻洞察,每一个话题都闪烁着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各位老师耐心聆听,既肯定了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与显著成果,又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以专业的眼光和温暖的鼓励为同学们的学术之路指引方向。
通过本次动植物野外实习,检验巩固理论知识,走进真实自然,掌握动植物分类识别和资源调查研究方法,更好更精准理解领会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8天的野外实习虽然短暂,但它留给同学们的却是永恒的记忆与深刻的启示。在伏牛山的怀抱中,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如何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学院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生物学蕴含的奥秘,带领生科学子在一流人才培养中拓展大视野,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崇高理想,以奋斗擦亮青春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