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点介绍
1、发展历史与现状:
本学科点是在我校的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本学 科逐渐形成了以高水平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队伍、以国家级研究计划为支撑科研体系、以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建设为学科建设目标,从而确保了学位培养工作的 顺利开展。
高素质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1人;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1人。
先进的研究平台:本学科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逆境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各类教学及科研实验室10余个,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
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特色的研究设备和技术力量,开设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具备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11开始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分院合作,联合招收本硕连读“菁英班”,旨在充分利用校所双方的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建立优质人才的培养体系。
具有较强的承担国家研究任务的能力:学院科研工作扎实,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等共7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近5年在国内外主流专业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
2、主要学科方向的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点面对河南人口和农业大省的现实,围绕农业科学发展中抗逆、高产和遗传改良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以小麦、 棉花、油菜和西瓜等农作物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着力实现抗逆、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构建了涵盖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 学、基因组学等颇具特色的多学科实验体系。
本学科点瞄准国际研究前沿,综合考虑作物适应逆境胁迫的三个层面(分子、细胞和群体水平),围绕作物适应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基因转录调控分子、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研究,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代表性成果发表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著名期刊上。
3、发展前景,下一阶段建设的主要目标与思路:
生物学发展迅速,代表着自然科学的前沿。其重大突破将在农业、医学、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发展生物技术是我国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重大需求。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迫切需要发展生命科学学科的 技术和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原地区建立本学科点不仅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同时为日新月异生物学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探索这片潜力巨大的前沿 领域。
我们将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思路,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开展具有学 科和地方特色的、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各学科方向协调发展,实现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