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在B201会议室举办“破茧·逐梦”2025级生物科学林伯襄实验班主题班会,学术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实验班班主任张立新,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梁建忠,执行院长王刚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2025级实验班全体学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实验班辅导员宋永鹏主持。
班会伊始,17名同学分四个小组进行主题汇报,包括分组信息、班级文化、大学认知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园安全、民族宗教、网络思想等内容。各组汇报以典型真实案例为引,聚焦心理调适方法、实验室安全等重点领域,了解常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并提出有效的方法路径,帮助2025级同学及时转变学习习惯,充分适应大学生活。
张立新以“破茧逐梦、启航星空”为题,深入阐释了实验班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实验班以河南大学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命名,承载着“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的崇高使命,彰显出生物学学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担当。他结合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从粮食安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生态保护等为学生解读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路径,并勉励同学们要发扬“自信 拼搏 开放 创新”的河大精神,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心怀“国之大者”,珍惜时代机遇,主动融入科研实践,在民族复兴和个人成长的广阔天地中破茧成蝶、逐梦前行。
王刚介绍了实验班“星空计划”(生物科学)培养方案,为实验班学子的成长成才明确了具体路径。他讲到,学院聚焦“宽口径、厚基础、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从思维转变、科研兴趣、学术探索、学业衔接、实验拓展、成果整合等多个方面,分年度、分阶段设定了清晰目标,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范式。副院长赵海鹏介绍了实验班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内容及发展成长路径,通过“本博”贯通培养模式,强化科研训练与学术素养培育,实施个性化导师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副院长李国勇从平台建设、研究团队、科研项目、学术成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情况,并鼓励同学们积极融入科研团队,依托优质平台开展实践训练,在高水平科研中快速成长。
在交流环节,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家优青刘文成教授、国家优青方敏教教授、生物科学系主任刘凌云教授、河南大学第三层次人才陈敏教授等分享了自身求学科研经历,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保持对科学的敬畏与热爱,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努力成长为具有国际胜任力的拔尖人才。现场,同学们围绕“如何参与科研实验和学科竞赛”“如何选择学科方向”等问题积极提问,老师们逐一耐心解答。
梁建忠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首届实验班学子展现的活力与潜力,勉励同学们深刻认识“林伯襄”三个字承载的使命与荣光。他指出,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子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配备的顶尖科学家和优质资源将成为同学们攀登的阶梯,希望同学们一是要树立远大目标,以确定的理想信念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主动学习,锚定奋斗方向,尽快融入本博生活;三是珍惜优越资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河南大学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