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11月2日,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在学院B202会议室组织开展“学习院士精神,赋能农业发展”主题党日活动,重点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院士的先进事迹和科研精神。活动通过专题学习、专业对接、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全体党员深刻领会院士精神实质,切实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能力。
专题学习悟精神,筑牢初心担使命
党支部书记张丽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李振声院士的先进事迹。通过回顾其扎根西北地区31年培育“小偃”系列小麦品种,以及主持“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渤海粮仓”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奋斗历程,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李振声院士“回报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和“攻坚克难、淡泊名利”的科研品格。结合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战略定位,支部党员一致认为必须切实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作为农业相关专业学生,大家的专业方向与李振声院士的远缘杂交育种、染色体工程育种等研究领域高度契合,为推进产学研融合提供了重要遵循。
专业对接谋实效,锚定需求献良策
党支部围绕“专业赋能农业发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贺檬提出,要学习李振声院士的科研经验,针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质品种选育等需求开展研究;生物信息学专业张依卓建议,运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这些意见建议切实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农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专业对接谋实效,锚定需求献良策
张丽就贯彻落实活动要求作出三点安排:一是将院士精神纳入支部常态化学习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讨;二是建立实践联系机制,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和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三是完善成果转化渠道,引导党员通过科研项目和志愿服务对接农业需求。她强调,全体党员要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立足专业特长,聚焦河南省农业发展定位,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活动有效深化了党员对院士精神的理解,明确了专业服务农业的路径,增强了实践意识和行动自觉,为促进学科与地方农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