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19日,由中国科协主办,河南大学承办,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校区学术发展部、中国细胞生物学生物节律分会、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中国科协生物技术交叉创新与应用青年科学家沙龙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张立新教授为此次活动召集人,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王刚教授、徐小冬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生物节律分会副会长张勇联合担任本次论坛主持。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杰青王宏斌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王海洋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国家杰青,刘宏涛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节律分会副会长、安徽大学秦曦明教授,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优青、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红磊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青王文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赵驰,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定邦,河南大学方敏教授出席本次青年科学家沙龙。围绕生物钟、时间生物学、生物节律相关生物技术交叉前沿,近40位来自全国的青年科学家参加研讨交流。
主旨报告环节,华南农业大学王海洋教授作了“生物钟傍晚复合体和年龄途径调控玉米开花及温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报告,介绍了傍晚复合体调控植物生物节律的分子模型的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作了“睡眠机制与失眠症干预策略”报告,分享睡眠节律紊乱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疗等关键理论和技术。秦曦明教授作了“CHRONO调控生物节律的分子基础”报告,以生物节律的分子基础为切入点,探讨机体生物钟环境信号牵引机制。徐小冬教授作了“时间生物学、近日节律与环境适应性”报告,对生物钟/时间生物学的概念与环境授时因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张勇研究员介绍了IMP在调节睡眠中的保存作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作了“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的时间因素—生物钟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定邦介绍了果蝇成年大脑中细胞特异的节律基因表达。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赵驰报告了抗生素破坏后的肠道菌群在非生物节律条件下的恢复障碍及其在抑郁症中的潜在作用。
专题讨论环节,与会青年科学家分析了生物节律、时间生物学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分享在科研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办法,就生物钟在植物和动物机体中交叉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探讨等话题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宏涛教授作了点评,分享了科研方向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观点。
此次沙龙为生物节律领域青年科学家搭建了交流互动、探讨交流合作的平台,为碰撞新观点、激发创新灵感提供了良好环境,活动受到行业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