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国勇副教授团队申报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以副教授身份作为项目主持人成功申报如此重磅的项目,在全国也不多见。
2022年,34岁的海外优青蒋建军被聘为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三层次特聘教授,目前正在生物固氮领域空白研究方向寻求突破,河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又添一员“猛将”。
这是河南大学以引才育才用才赋能“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的缩影,也是“千里马”在河南这片沃土大展才华、竞相奔腾的生动写照。
高层次人才数量快速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功密码?3月29日,记者走进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探究竟。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人才。”该学院党委书记吴建伟说,学院除了人才引进机制顺畅、高效,在人才有意向加盟时,学院着手统筹院内资源为他们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谋划下一步发展,目的就是缩短引进人才的适应期,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助力他们勇闯科技前沿阵地。
针对生物学一流学科,河南大学大力实施“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引育结合、以用为本,创新“引育用”同步建设模式,实现“杰出人才—团队—学科(平台)”一体化发展,其核心是围绕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坚持目标性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拘一格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教授、国内院士、国家杰青或相当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全职来校工作;特别鼓励和支持整团队引进,或引进后以其为核心组建团队,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有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多出一流成果,多育一流人才。
在国家杰青、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宋纯鹏教授的影响下,国家杰青王学路、张立新等一批领军人才来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周树堂、丁建清、王强来了,青年科学家师冰洋、海外优青蒋建军等一批青年才俊来了,河南大学生物学学科人才加速聚集,逐渐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植物逆境生物学”“生物固氮和豆科生物学”“纳米生物学”等学术团队,科研能力、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大会上,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国际青年学者(博士后)论坛,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已成人才引进知名平台。论坛已举办6届,促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青年学者和博士后等150多名各类人才加盟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建平台,平台育人才,人才出成效。目前,生物学学科共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20个,为人才施展本领提供了广阔空间。
“学术环境宽松,但考核并不宽松。”吴建伟说,学校赋予一流学科人才引进自主权,对学科认定的人才类型、签订的工作合同、确定的考核结果“三认可”,但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考核专家基本上都由院士、国家杰青等校外专家组成。
百川汇海,星火燎原。各路人才在河南大学生根发芽,产出亮眼成绩。这几年,生物学学科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在《Science》《Nature》《Cell》全球顶级三大期刊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等喜讯也佳音不断。
中原沃土上,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安心建功立业,正赋予河南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关链接
实施第一战略以来,河南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了一大批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制定出台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涵盖引才措施等各环节“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等“八大行动”;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累计签约各类人才20万余人;大力实施“中原英才计划”,打造以中原学者为龙头,涵盖中原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的中原人才系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