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生命。志愿者就像蒲公英一般,把爱、希望、文明的种子处处播撒。
河南大学就有4万多名“蒲公英”,他们活跃在学校内外,在付出中收获着成长,将“铁塔牌志愿者”的名片越擦越亮。
志愿服务“常态化”,助推学科建设
2017年9月,河南大学生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生命科学学院秉承“学术创新、回馈社会”的初心,将学科建设与志愿服务交叉融合,写好“志愿服务”这篇大文章。
今年夏天,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走进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为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生命科学学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爱鸟周”科普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活动,让群众共享生物科技发展成果。
志愿服务“田野化”,服务时代需求
自2014年起,每年暑假,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黄河文明中心都会联合启动“百县千村”数据库建设项目,共组织近150名学生在省内开展跟踪调研,足迹遍布131个县(区)的393个村庄。
作为新时代中国农村与农户抽样追踪调查实践平台,河南大学利用“百县千村”调研数据,已经出版《整村调查报告》等近10本著作,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形成多种政策咨询报告10余篇,为河南省农村问题和经济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志愿服务“个性化”,强化品牌创建
“小朋友们好,我是毛毛姐姐,受疫情影响,今天咱们线上见……”9月6日,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老饭店小学的孩子们收到这样的问候。
5年来,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志愿者与老饭店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守护着一份美好的约定,300多名“蒲公英”接力奉献,为定点支教小学代课。该项目先后获评河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特等奖、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
“七彩课堂”“希望田野远程支教”“郑开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计划”……志愿者们用青春和担当,汇聚成温暖有力的“文明火焰”。
热心公益事业的李桂荣、“扛蒜男孩”柴世龙……优秀师生如“星星之火”,传递着“传大爱、办实事、乐奉献”的力量。
截至今年8月,河南大学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近40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达42865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4627小时。
多年来,河南大学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师生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转载自《河南日报》(2022年09月12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