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卓识,思想齐碰撞。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好转,总第16期、2020年第2期“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5月21日在生命科学学院C408会议室举办。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郑蒙应邀做主题报告,为HU-BBS按下“重启键”。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及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和部门的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围绕本次午茶会“聚焦生物纳米技术,探讨药物递送难题”的主题,郑蒙博士以“siRNA纳米药物与肿瘤靶向治疗”为题目,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业背景和工作经验。随后,针对及siRNA药物递送方面存在的例如毒性问题、效率问题等,郑蒙教授从“高分子囊泡诱导装载siRNA治疗肿瘤”“新型核酸结构—siRNA囊泡”“三重作用力稳定siRNA纳米药物”“单siRNA装载纳米胶囊”“仿生siRNA纳米药物”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详细介绍了其所在研究团队在siRNA递送载体研究与脑部疾病治疗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
在研讨阶段,参会专家和学者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与郑蒙进行深入探讨。郑蒙针对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邹广安博士提出的“siRNA递送过程中是否受到血液流变的影响”、基础医学院黄永伟博士提出的“如何实现载体与siRNA作用力定量表征及肺癌模型建立”、药学院张旭博士提出的“药物PEG修饰效应与片段大小的关系”、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赵彦保博士提出的“如何构建具有药物装载普适性的聚合物囊泡”、基础医学院刘中华博士提出的“siRNA化学修饰和定量”和生科院王彦明博士提出的“siRNA成药的常用和现有载体种类”、曹更生博士提出的“如何实现药物靶向递送”、张表博士提出的“聚乙二醇药物包裹效率”等十多个问题进行了一一作答。针对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杨晓慧博士提出的如何寻找切入点实现生命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跨学科交叉融通创新问题,王彦明、郑蒙、黄永伟等学者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见解和体会,学术氛围浓厚。在现场专家热烈讨论的同时,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提问。主题报告引发的充分而热烈讨论,成为本期午茶会的最大亮点。
鉴于疫情防控和研讨效果综合考虑,本次午茶会采取“线下+线上”的云端模式,首次把HU-BBS办到了云端,既保证了学术研讨的实际效果,又扩大了午茶会的受众范围,使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均可以参与其中,为更多专家学者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科交融与学术创新的平台。
郑蒙, 博士,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2012-2015年先后在东京大学医学部和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为河南大学-麦考瑞大学生物医学联合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药物递送载体的设计与构建、核酸/化学/蛋白药物精准递送、及脑部疾病靶向治疗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在Advanced Materials,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ACS Nano,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no Letter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研究员奖、河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河南大学师德标兵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