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魏建设教授团队围绕“肝-脑轴调控神经炎症”前沿科学问题,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进展。团队通过多维度实验设计与跨学科技术手段,系统揭示肝脏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通过分子信号通路与免疫代谢交互作用调控PD 神经炎症核心机制,为阐明PD病理与开发疾病修饰性治疗策略提供全新思路。

1. FGF21P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PD治疗主要集中于缓解运动症状,尚无有效延缓或阻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的方法。代谢调节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由肝脏分泌进入循环系统发挥作用。系统研究肝源性FGF21的神经保护机制,发现FGF21以FGF受体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FGFR1-Sirt1)通路为核心,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修复血脑屏障;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特异结合受体FGFR1激活Sirt1,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其功能且恢复神经元能量供应;激活AMPK通路,促进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强α-突触核蛋白(α-syn)清除,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FGF21还抑制NF-κB/NLRP3通路,诱导促炎M1小胶质细胞向抗炎、吞噬功能更强M2转化,减轻神经炎症。故FGF21通过“修复屏障-调控线粒体-平衡自噬-抑制凋亡-改善炎症”多维度作用,联动FGFR1-Sirt1、AMPK等信号通路,全方位保护神经元存活,为PD疾病修饰疗法开发提供关键分子靶点与机制依据(图1)。

图1: FGF21通过FGFR1-SIRT1通路对PD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生物学国际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s11658-025-00807-6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2147/JIR.S511645

2. PD神经细胞不同死亡方式研究

PD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α-syn病理性聚集,伴随着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发生,而氧化应激是导致PD发生程序性与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根本原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ERS)与氧化应激构成核心氧化还原枢纽,通过活性氧爆发、钙调节紊乱及代谢异常整合多条死亡途径,加剧神经元损伤。同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非神经元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扰乱铁/铜代谢、抑制自噬流,使神经元氧化还原损伤进一步加重(图2)。针对其关键病理节点,需精准调控潜在治疗策略。未来研究需应对阐明细胞死亡时空异质性、开发多靶点氧化还原治疗药物、推进生物标志物(cfDNA、p-MLKL等)指导的精准医疗挑战。总体而言,本论文综述靶向氧化还原失调机理,将为PD突破性治疗提供重要方向。

图2:解析PD细胞死亡途径、氧化应激与治疗创新的相互作用

该成果以“Decoding Parkinson's Disease: The interplay of cell death pathways, oxidative stress, and therapeutic innovations”为题于2025年7月23日发表在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Redox Biology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231725003003?via%3Dihub

上述研究成果第一单位均为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婷婷为第一作者,魏建设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河南大学研究生英才计划的支持。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大道

邮编:475004

总机号码:0371-23887799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