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2023年寒假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总结会在学院B201会议室召开。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志芳、外事秘书于成德以及参加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加油站学习的程依莉等16位同学参会,会议由于成德主持。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听取了每位同学的课程汇报和对学院国际交流工作的建议。根据个人兴趣,同学们分别参加了生物医药与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物质能源、应用统计与社会学等课程的研修。大家纷纷表示外籍授课教师思路清晰、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与其他高校同学交流顺畅,通过PBL学习拓宽了个人的国际视野,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受益良多。
参与“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与医疗大数据”课程的王婕宇、张博飞、李心雨、崔子琳等同学表示假期学习使自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外人工智能最新进展,授课教师以学生需求和层次为中心设计教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机器学习的算法框架、视觉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展现人工智能在精准诊断肿瘤、药品研发生产、医疗资源分配和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参与“现代农业与生物质能源”“能源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张慧营、夏泽茜、院柯、王林峰等同学对微藻作为最具潜力的第三代生物质能源特性进行了总结,表示课程中通过英文文献的阅读提炼观点的训练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参与“博弈论”“概率与统计的应用与探索”课程的唐滔、吴雅璐同学对“做项目”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了比较,表示通过课程适应了全英教学。参与“压力情绪健康管理和心理认知”“媒体艺术与社会性别”课程的程依莉、董静静、章晴、吴雅琪、冯丹麒等同学总结了音乐治疗和音乐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介绍了女权主义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数字通信发展对性别平等造成的影响,并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升学和就业方向、职业规划及发展建议进行了总结。
李志芳副院长对各位同学积极参会并踊跃发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表示肯定和赞赏,并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工作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她指出,学院长期重视国际交流工作,全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人才培养与平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关系密切,在国际化办学中具有联动推进作用。学院将继续有效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建设。
于成德老师对各位同学在寒假中努力学习表示赞赏,对大家把英语作为生物学一流学科国际交流学术语言来重视表示肯定。他向大家介绍了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开展的“植根中华,面向世界”的国际交流项目,各位同学对实施“生物科学明德计划”“国际交流梦想计划”“国际夏令营梦想计划”“国际课程和双向交流计划”等提出了中肯建议,体现了对创建国际化示范学院的积极参与。
获悉,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响应当前国家大力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号召,关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发展现状及矛盾问题,引入了不同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内容,例如PBL课程概念、SEL技能、文化的五个维度等,探讨教育现代化,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科学思考问题,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