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生科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11月2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举行2023年度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本次会议以“盛夏‘乡’约奋斗 秋日共话硕果”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实效,通过成果汇报、典型发言、表彰先进强化经验总结、激励典型。学院党委书记吴建伟、副书记宋永鹏、副院长赵海鹏及受表彰的师生、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团委书记张丽主持。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充分发挥生物学一流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共组建包括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理论普及等为主题的1支省重点团队、2支校重点团队、15支院级团队,参与人员200余人,实践地点涉及郑州、洛阳、新乡等8个地市,通过科技下乡、政策宣讲、科学普及、调查研究、访谈交流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坚定理想信念,用声音弘扬中国精神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学院组建 “循梦而行 向阳而生”支教团,在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用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河大精神。组建“传播新思想,启迪新未来”支教团,在开封晨光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乡村支教活动。同学们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切身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理论传播生科声音,讲好河大故事,弘扬民族精神,牢记领袖嘱托、勇担时代重任,真正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根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实践是青年最好的“墩苗田”,同学们只有真正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基层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民情、发现问题。 “出彩中原”科技助农博士服务团,在沿黄流域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等地开展不同种植区小麦品种对穗发芽率影响的实践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得到了小麦品种对穗发芽率的影响报告。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博士服务团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将科学研究搬到了田间地头,在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在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
发挥专业特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青春淬理想,实践出真知。组建“科技赋能,振兴路上“菊”相伴”菊花实践团队,在河南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产业调研等形式,对菊花科普基地内可改善部分以及当地菊花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初步解决方案,为菊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探索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学院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吴建伟代表学院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表示肯定,向获得先进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他指出,同学们扎根中原大地,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基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生科学子的智慧才能和使命担当。他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探索创新,胸怀“国之大者”,将青年使命与领袖嘱托紧密相连的,为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奉献力量,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